欢迎您光临裙子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温庭筠作为“花间派”的鼻祖,他究竟凭的是什么?

作者:清清裙子网
文章来源:本站

  

温庭筠作为“花间派”的鼻祖,他究竟凭的是什么?

  

温庭筠作为“花间派”的鼻祖,他究竟凭的是什么?

  晚唐诗人温庭筠不仅是“花间派”词的鼻祖,也是中国文人词的第一个奠基者,他有这么大的成就,用今天的一句话说:凭的就是实力!

  中国的文人词和“花间派”词人,正式产生于中唐,早期文人词作者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他们的词主要是汲取民间词的表现形式,除有清新自然的民歌风味外,又带有较为典雅的文人情调;同时,他们的词受近体诗,特别是五、七言绝句影响最直接,他们还较多地用写诗的手法填词,其词大多仍带有绝句风格,诗词界限并不清晰。文人词的定型和规范 化,以及“花间派”词人群体的诞生,始于温庭筠,成于温庭筠。

  温庭筠(812年~870年?),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没落官僚家庭,性格放荡,经常出入歌楼妓院。他精通言律,熟悉词调,“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本传)。他才思敏捷,八叉手而八韵成,故人称“温八叉”。唐宣宗大中年间,屡应进士不第,终身流落不遇。晚年曾为方城尉、国子监助教,故人称“温助教”。

  近人刘毓盘辑《金荃词》,共收其词七十六首。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填词的人。 其词与韦庄齐名,世称“温韦”。温词多写妇女,多以女子口吻写男欢女爱,离别相思, 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菩萨蛮》)以及“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梦江南》)此外,《更漏子》六首,《菩萨蛮》十四首,均描写妇女的生活和情怀。温庭筠大胆写侧艳之词,尤善写美女的体态妆饰及其闺阁情思。

  温庭筠的词从表现形式来看,充分利用词体轻柔的特点,“成功地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与难以捉摸的情语融合在一起,以实写虚,以虚带实,虚实相衬,把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成可感的优美物象”(北京大学教授谢冕评语)。他常常是对事物、人物的静态描写代替自然的抒情,特别是致力于人物细致入微的重彩描绘,温词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镂金错彩,炫人眼目,极富装饰性。他还善于运用暗示手法,使意象的衔接充满跳跃性,需要想象去补充,故其词较深婉含蓄。这些特点共同构成温词秾艳香软、婉丽绮靡的主体风格,成为“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引领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向。

  温庭筠是晚唐词坛的第一大词人,自他开始才有专门的填词才人。词至温庭筠,才在体制、语言、意境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诗的特点。在小令词的词体风格定型过程中,温庭筠起了关键的作用。温词秾艳香软的风格在晚唐五代被视为词的正宗,深受晚唐特别是五代西蜀词人的推崇,争相仿效,使他成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后世有“花间鼻祖” 之称。其精工密丽、委婉深蕴的艺术特色,对宋代婉约派词人,特别是对周邦彦、吴文英等都有较大影响。

  温庭筠作为唐代大诗人,大词人,不仅才高八斗,且生性秉直,不畏权贵,所以导致其仕途坎坷,终生都不得志。

  在写诗方面,他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他的诗风清秀艳丽,精妙绝伦,是一个与众不同,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在写词方面,他同时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他精通音律,喜爱风月,其词多写女子闺情,细腻哀怨,是一个柔情万丈的大词人!

  为什么说他与众不同呢?不仅是说他会作诗能写词,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性格具有矛盾性。有人说他狂妄不羁,作诗嬉笑怒骂。但是写词却哀怨缠绵。

  那么,什么是花间派呢?花间词派出现在晚唐时期,其词风主要描写女性服饰之美,形态之娇。亦不乏男女之情,多为离愁别恨之伤。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菩萨蛮》就主要是描写女子之美。此香闺之女,花容月貌,雍容华贵,却孤寂难耐。慵懒梳洗,精施粉黛。若青丝束花,红腮微笑,艳衣裹身,轻披纱裙,镜中人,人中镜,好一幅美目朱唇,笑逝忧来的美人图!

  所以,一个美貌的年轻女子,高贵却失意,让人怜惜不已!没有泪水,只有惆怅!意境之美,叹为观止!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首《梦江南》抒发了一种极致的相思之苦。千山万水,明月当空,千般恨,万般爱,我等的人儿怎么还不回来呢?

  温庭筠有一个特别得意的女学生,就是著名的才女鱼幼微,即鱼玄机。鱼玄机出身贫苦人家,但是自幼才貌双全,闻名乡间。温庭筠慕名而来,看到鱼家母女生活在青楼附近,以帮娼妓作针线活和洗衣服为生。温庭筠出题考试鱼玄机,而鱼玄机也立马交上了一份让温庭筠满意的答卷。于是温庭筠经常来教导鱼玄机学诗写词,而鱼玄机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老师。可惜温庭筠又遭官贬,不得不离开长安。从此以后,鱼玄机思念老师,写了很多爱恋哀怨的诗词。可惜,爱而不得,鱼玄机后来的下场非常悲惨。

  所以,温庭筠被称为花间派的鼻祖,其才学是名不虚传的!花间派意在花间,既有寻花觅爱,柔情蜜意的乐趣,又有幽怨苦楚,新仇旧恨的哀愁。

  温庭筠恃才傲物,不懂变通,其朋友送他四个字:才高累身。他在官场非常失意,甚至连宰相皇帝都不给面子,多犯忌讳,以至于落得了一个终生潦倒的地步!

  我们很怀疑,一个才思敏捷,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大诗人大词人,其情商之低让人瞠目结舌。特别是他得罪宰相和皇帝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太过于狂妄。而且不买教训,一错再错。他一生贫苦,命运多舛,只活了54岁。

  温庭筠之所以称为花间派的鼻祖,是因为他写的花间词不仅数量多,而且水平高。其词华丽酥软,哀怨缠绵,富绝精工,八叉八韵,乃词中翘楚,流传千古。

  公元940 年,后蜀词人赵崇祚编纂了《花间集》,收录了温庭筠以下18 位词人的500 首词作。这是中国词史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花间词派这个词派的诞生,也标志了词体正式登上文学史的舞台。

  花间词派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气味的词风的形成,是文学自身兴替嬗变的结果,更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曲折映照。花间词派词人众多,但最有影响的当属温庭筠和韦庄,这两人是当之无愧的花间领袖。

  阅读温庭筠的词作,阵阵脂粉香气便迎面而来。温庭筠喜欢并且擅长抒写女性及女性的情感生活,描摹柔美艳丽的女性形象,有着极强的女性审美特征。

  温庭筠笔下的女性有两个主要特点:极美极香。这两种女性独有的审美特征,在温庭筠“花间”词中都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温庭筠在“花间”词中对女性的容貌和肢体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刻画,光是对女子的眉就有“眉黛”、“两蛾愁黛远”、“眉浅淡”、“眉翠薄”、“黛眉”、“柳如眉”、“愁眉”、“新眉”等十余种描写;女性的脸又有“笑靥”、“金靥脸”、“睡脸”、“花靥”、“红粉面”、“嫩脸”等等不同的描述,把女子容貌和肢体之美刻画到了极致,使温庭筠“花间”词中女性形象更加鲜活,也更加妖娆艳丽。

  温庭筠“花间”词中也用了大量篇幅去刻画女性的“香”。他除了写女性自身体香外,还借助闺女房陈设及周围景物来营造一种香的氛围。温庭筠“花间”词中,这些精美艳丽的女子居住在香雾缭绕,芳香四溢 的闺房,周围的景物不是“芳草”便是“杏花”,“香”构成了温庭筠“花间”词中女性形象另一个鲜明的特征。

  “花间”词的内容多以描写女性生活及男女感情为主。温庭筠“花间”词中的美丽女子,多身处精美华丽、芳香四溢的环境之中,可是她们的内心却寂寞孤独。“思念”、“忧愁”与“孤独”是温庭筠笔下女性形象最突出的心理特征。

  从中唐开始,大唐帝国的内忧外患不断,审美趣味和艺术主题已完全不同于盛唐,而是走向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之中。那种立足于现实,试图拯救世界和民心的务实诗歌思想,影响力越来越小。诗坛的主流以写个人情思为主,很少着眼于生民疾苦,而主要着眼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这个时期诗坛出现了大量以闺阁生活和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温庭筠便是其中的代表。他用词营造了一个女性的世界。怀才不遇的温庭筠在词作中表达自己的哀伤与入仕的渴望: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温庭筠的词在整个词史上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他在69 首作品中,共使用了 19 个曲调, 其中59 首作品都是长短句的词。他的《诉衷情》、《思帝乡》、《蕃女怨》,不仅句式极尽参差错落,而且音韵也特别繁促多变。温庭筠不仅大量采用了流行的燕乐曲调来作词,还改变了整个唐代文人习惯于用齐言体的形式填词配唱的风格, 奠定和形成文人词以长短句为主体的形体特征,确立和强化词体与诗体相区别的独特个性和独立发展趋势。

  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宰相令狐楚多次以温庭筠代为填词进奉。温庭筠现存词作中有15首《菩萨蛮》,其中就有不少是为进奉宣宗而作 。正因为如此,温词题材相对狭窄和集中,也造成了温词擅长刻划人物情感心绪的抒情特征。温庭筠的《菩萨蛮》都具有幽细窈深的抒情特征,在他之后,不少文人词也都沿着他所开创的这条抒情道路向前迈进。

  温词给人的感觉是香艳绵密,这是由他的语言和意象所决定的。读温词觉得精美绝伦,却难以引起强烈的感情冲动,这也是由温庭筠的抒情手法所决定的 。实际上温词语言的浓艳 、意象的绵密、抒情的深隐,是与传统不符的, 但他建立了一种新的风格类型与美学境界,使得“花间词”具有了一种独特个性,并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接受和认同。温庭筠将文人词引向了“雅化”与“深化” 的道路,确立了文人词的艺术风貌和审美特征,确立了以长短句为主体的形体特征和以婉约柔媚为本色的风格类型 。

  相比男性,女性更喜欢通过感性直观能力去把握现象。温庭筠的词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以他的“宝函钿雀金鸂鵣,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 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为例,这首词主要由名词和形容词构成,直接呈现了女子华美的首饰,用以暗喻女子的富贵美丽;接下来写沉香楼阁上远望,却又全然不用与“望”字有联系的动词,而直接以蒙蒙春雨弥漫中的吴山翠碧营造出浓郁的带有幽怨抒情气氛。这位美女凄寂的幽怨相思,同样以芳草江 的大好时光、镜中的如花容颜暗示出来。温词就是有着不作明白之叙述,但却以物象之错综排 比来增加直觉之美感的特点。

  温庭筠词中写了大量的闺房中的摆设与用物,他尤其喜欢用“铜镜”、“香烛”、“玻璃枕”、“锦衾”、“玉炉”、“纱窗”等女性器物,代言女子的相思恋情,用这些女性器物,刻画女性独特的美。

  温庭筠作为封建社会的传统文人,其思想价值 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男权社会文化的影响。建功立业、封官进爵也曾是他的梦想。但是他的才华不为当权者赏识,这种男性的理想始终无法实现,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这也男权社会中男性价值得不到实现时的普遍心境。温庭筠命运多舛,他的一生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他在《商山早行》中写道:“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满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正是他一生不得意而不得不颠沛流离的真实写照。

  坎坷艰辛的仕途,使温庭筠转而寄情。温庭筠写过不少山水诗,但最终没有走上隐居田园的道路。从此他出入青楼妓馆,结识风月女子, 歌姬舞女往来唱和。与这些青楼女子的密切交往,又深深影响了温庭筠的女性认知和审美。他对这些不幸女子有一种惺惺相惜的同情和怜惜,他尊重这些女子,与她们平等相待,回报她们以真心。

  温庭筠填了许多“花间词”纪念这些在男权社会中被男人压抑的不幸女性,在词中,他有意对这些女性进行艺术加工,使这些女性在她的词里或娇美、或柔丽,美不胜收,表现了他对女性美的欣赏和尊重。

  温词除了“雅”和“艳”之外,也还有“俗”的一面。温词被后人推崇,但在当时它是被正统思想视为“侧词艳曲”而加以指斥的。温庭筠学活着时,文坛对他的词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温词以浓艳绮丽为特征,另一种认为温词以婉约幽深为特征。这两种观点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温词的特点,所以是不完整的。 温词是在民间词的基础上的提高、升华,有着雅化与创新的一面,也有俗的一面。

  温词之所以能创造出“窈深幽约”的艺术境界, 是与他的词多由女性演唱的环境、以及温词多表现女性生活等因素决定的。因此温词离不开城市文化娱乐这块土壤。因此温词是唐代城市文化的产物。温词的艳丽,主要表现在语言、色彩 、情调上的艳丽化之上,与传统美学追求清丽淡雅型的美感是相对的。所以温词由于浓艳绮丽而被视为、浮艳,后人往往将其原因归罪于唐朝中后期城市经济的畸型繁荣带来的城市文化。

  《花间集》所载温庭筠的 14 首《菩萨 蛮》是温词的代表作。这 14 首词用丽辞藻句 、珠光粉气、镂金错彩描绘女性的住所、服饰、容颜、体态以及情感,无论表现题材还是艺术表现形式,都是“艳丽”的 。“因艳入俗”也成为温词的标志。温词之所以备受欢迎、广为传诵,其说是依赖其深婉的意境,不如说是得力于其艳丽的形貌。温词的艳丽有其媚俗性的一面,它对五代词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温庭筠以男儿身写女儿情,“男子作闺音”使他的“花间”词具有强烈的女性审美特征。但是温庭筠的文化性别观还是站在男性文人的立场上的,他始终没有与男性的传统对抗。只是他的出身和经历,以及文化性别的失落,改变和拓展了温庭筠的审美视野,他也被后人戴上了“花间”词宗和鼻祖的帽子。

  谢谢邀请。温庭筠是我喜爱的古诗人之一。下面说说我的个人见解,不妥之处请文友们批评指正,非喜勿喷。

  第一,温庭筠传奇。温庭筠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生于812年,卒于870年,在世58年。字飞卿,山西太原人。他才思敏捷。据说温庭筠每次考试都要叉手8次,然后成8韵诗一首,因此得了个雅号“温八叉”。他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小官。

  第二,温庭筠别具一格的创作特色。温庭筠精通音律,诗文词藻华美,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但是公平地讲,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成就都不如李商隐。但是,他是唐代最早写词的人,应该说,从温庭筠开始,词这种文学形式才真正进入了文人的领域,开创了宋词崛起的先河。据考证,在当时,就数温庭筠写的词最多,成就也最高。这些词多写妇女闺情,风格浓艳,充满了富贵气和胭脂气,因而被称为“花间派”,温庭筠被称为“花间派”的开山鼻祖。同时,温庭筠的香软词风还开创了温润委婉的先河,因而又开创了“温婉派”的先河,以致五代的南唐二主、宋朝的晏殊、柳永以及李清照都深受他的影响。

  第三,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温庭筠的词工于造语,喜欢雕琢,题材狭窄,但是有些名言名句传诵久远。比如《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短短10个字,并列了几个词,就点出了景物、节令、时间、地点和人物,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山村秋晨的美丽图画。

  我是文子心语,回答这个问题。

  温庭筠之所以被誉为花间派“鼻祖”,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花间派”得名于《花间集》,温庭筠在书中被排首位。

  “花间派”是对后代影响很大的一个词派,得名于《花间集》。这部书是五代史时后蜀赵承祚编选的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共选录晚唐、五代十八家词500首;内容大都是写上层社会的享乐生活和闺情离思,风格柔靡艳丽。其中温庭筠的词被放在卷首,他本人则被尊为“鼻祖”。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温庭筠很有文才,又精通音律,但生活放荡,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以致屡试不中,终身困顿,到晚年才任方成尉、国子监助教等卑微官职。

  2、温庭筠的词在晚唐各词作之上,也是唐代写词早,而数量最多的词人

  温庭筠的诗和李商隐齐名,但实际成就李商隐相差甚远。而他的词却在晚唐各家词作之上,也是唐代最早写词的作作家之一,而且词作数量最多。

  温庭筠的词题材狭窄,大多是描写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的。

  代表作《菩萨蛮》第一首,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中写一个女子刚刚睡醒,起来梳妆打扮的情态,没有什么思想意义。但是作者善于在描写中捕捉最有特征的动态和事物,来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女子插花以后,用前后两个镜子来照,是一个色彩鲜明的镜头,不仅衬托出人物的如花美貌,也暗示了她的命薄如花。

  温庭筠的词大都是这样“香而软”,充满了脂粉气。但也有一些为人传诵的作品。

  在温庭筠的词中也有,情意深挚的作品

  涂脂抹粉的作品不是温词的唯一,也有一些表现情感和愁思的作品。比如《梦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词中写的是一个女子,终日倚楼痴望,盼着情人归来的离愁别恨。千百次的失望,揭示出她那翻腾起伏的心情;而落日余晖和悠悠江水的七凄清景象,又暗示行人不归,辜负了她的一片痴情。形象鲜明生动,语言通俗明快,是温词中最出色的作品。

  温庭筠的词思想性低于艺术性。他在词的艺术上的探索推动了词的发展。而他以浓丽雕琢的语言描写艳情的词风,也给后人带来不良影响。

  一个人能出众,是因为他出类拔萃;一个作者能在众多作者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的作品拥有其他创作者不具有的品格。

  因此,温庭筠既然能被推崇为“花间鼻祖”,就说明了他拥有与同时代的花间词作者不同的、且更能被后人看重的审美质素。

  “花间派”的得名,源于五代后蜀《花间集》。作为当时中国广泛流传的最早的词集,它对“词”这一文学体式的风格和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既然是文集,就一定有它编纂的目的和体例。欧阳炯在序中明确指出:

  这段文字给了我们几个信息:

  第一,这本集子收录的是当时的文人为

  五代时期的文人嫌词曲不够文雅,所以文人渐渐开始自己填词故而《花间集》的作者说他们的作品是“诗客曲子词”,有别于民间。

  很明显,这样的歌辞只是供才子佳人消遣、歌儿舞女表演的。

  那么,词是怎样一步一步变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由诗的跟班变成一种独立文体?

  是谁推动了词的内容由宽泛柔靡,没有什么价值,到后来的深远幽微、能言诗之不能言?

  词的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变数,就是温庭筠。

  1、标举精美名物,作感性的呈现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是词早期发展的共同特征,但是温庭筠在描述精美名物时,又不作仔细明白的主观上的叙写,让人觉得不连贯,难以引起直接的理解和感发。在这种理解的距离中,读者获得一种隐秘探索的审美体验。

  为什么“隔绝”反而会获得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呢?这是由积淀在历代中国人脑海中的审美思维决定的。

  因为作者具有美好的品格,因此作者笔下的事物也美好——而对于读者而言,看到了作者笔下的美好事物,我们一样能够推知作者的美好品质——如荷花一样,异文化永远理解不了描写荷花的形色香味,其实就是在描写君子。

  2、与托喻之作的传统有暗合之处

  暗合,而不是相合。是说温庭筠写的时候未必真有托喻的想法,但妙却妙在能引起读者托喻的联想。

  屈原在《离骚》中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的句子,其开创的香草美人传统,让娥眉与美女、美好的德行产生了关联。

  在温庭筠的句子“”中,描写的正是一名女子揽镜梳妆的画面,而由于悦己者的缺席,这位女子连修饰自己的心都恹恹的——“懒起”二字就包含了一点女子哀怨的情意。

  然而,温庭筠的词妙就妙在,他没有写到哀怨就停止,而是女子继续梳洗打扮——在中国的另一个传统中,“兰生空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不因为没人欣赏就放弃吞吐芳香,这首菩萨蛮描写的女人亦然。尽管没人欣赏,她仍旧要画眉,为的是自己本身的美好。

  温词的这一特质,直接在内容上提升了词的境界。

  3、对新形式的多种尝试,为词的发展开辟道路

  温庭筠是在中晚唐以来,文士诗人开始插手为流行音乐填写歌辞的风气中,大力投注于词之写作的第一位作者。

  据现在流传下来的晚唐五代词统计,《花间集》收有温词66首,据近人林大椿先生所编的《全唐五代词》统计,温词共有70首,而用过的牌调却有近20种。

  难怪吴梅先生在《词学通论》中评论:“”。

  值得注意的是,温庭筠的音节、韵律常有不合律之处,这并非偶然,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据后晋·刘昫《旧唐书》记载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辞”,恰好解释了他的词句与诗律不合的拗折之处,正是他重视音乐的声调而填词的特色。

  以上就是对温庭筠是“花间派”鼻祖的原因的整理,观点主要提取于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叶嘉莹《唐五代名家词选》《词之美感特质的生成》,感谢您的观看?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在晚唐后期,一种用外来的"燕乐"伴奏的新诗体——词,开始兴盛起来,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都新作纷呈,晚唐的温庭筠和韦庄更是大量作词,从他开始,词才形成了特殊的、独立的风格,而与诗并行,至两宋达到极盛。他的词风格浓丽绵密,寓情于景,被称为花间派的鼻祖。

  史称温庭筠少时颖悟,才情富丽,尤工律赋,每次考试官定的八韵,只要叉手八次就能完成,所以在当时有"温八叉″的别称。

  温庭筠是晚唐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多数反映妇女生活,既有红香翠软的妓女生活,也有反映戍妇念征夫的,还有描写女道士的,应该是他的徒弟兼恋人鱼玄机,说不清温庭筠与鱼玄机似友非友,似恋人非恋人的关系,两人互相倾慕,但一直处于友情之上,爱情未满的状态,简直是才子佳人的典范。

  温庭筠生平著述很多,《采茶录》一卷,《学海》一卷,《握兰集》三卷,巜金荃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温飞卿诗集笺注》、《花间集》、《金奁集》等等,确实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词人。

  温庭筠是谁?我上小学时被一个老师教会了温庭均读成“went ting jun”。所以,到了上高中才被高中语文老师纠正过来[捂脸]。

  至于温庭筠被称作“花间派鼻祖”,都是后人称赞他或者是正派文人揶揄他所送的大号,因此他更出名了。

  其实,他生于世家,颇受诗词文赋熏陶。及至他家道中落,他虽有才情但未能仕途坦荡,再加上他性格侍才轻狂,不能如意做官就纵情市井歌栏,善于填词1。据说是晚唐专业填词文人。

  他的诗也有很高水准,与李商隐并驾齐驱。我记录的有两首,

  《南湖》

  湖上微风入栏凉

  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早

  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夜雨

  浪花无际似淸湘

  飘然蓬艇东游客

  画日相看忆楚乡

  《利州南渡》

  淡然空水带斜晖,

  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

  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

  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

  五湖烟水独忘机。

  所以,我以为要客观看待温庭筠,别好热闹人云亦云。像当今社会戏子满天飞,这网红那网红,疫情过去,国人会重塑三观的,不会让孩子继续追戏子明星了。有点儿题外话,请见谅!

  花间派,诞生于晚唐五代时期,是古代诗词流派之一,因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唐末五代处于藩镇割据的战乱时期,而被巴山环抱的西蜀和被长江保护的江南,却可以苟安度日,这便为花间词派的诞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花间,取自唐末诗人张泌的“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顾名思义,花间词多以描写闺情离恨为主要内容,是偏安一隅之君臣狎妓宴乐和醉生梦死的生活写照。因此这也决定了花间词的风格,以辞藻艳丽和笔调婉曲为主要特色。

  由此可见,温庭筠与韦庄在花间词派的重要地位。同样是写艳情绮思,温庭筠之词“下语镇纸”,“重”在秾艳绮丽;韦庄之词“揭响入云”,“轻”在疏淡明朗。看似不相上下的两位大家,为何是温庭筠被誉为“花间派”鼻祖呢?

  要想理解这背后的深刻原因,先要明白这“花间派”鼻祖的地位是谁赋予的:

  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多选取于晚唐五代宴会上歌女的酒令。这些酒令,多出自这些封建文人之手,以女子口吻创作而成。由于多从宴会上搜集而来,编者担心秀而不实,故选取了当时享有盛誉的温庭筠所作之词编录其中。

  《花间集》共十卷,收录了以温庭筠为代表的十八位词人的作品,有五百首。而温庭筠是其中收录作品数量最多的词人,多达六十六首。自此之后,温庭筠的词在文人墨客之间竞相流传,称为花间词的中流砥柱。

  作为《花间集》词作最多之人,温庭筠得到历代文人的推崇。尤其随着宋词的逐渐发扬光大,温庭筠的词在文坛上大放异彩。号为“花庵词客”的南宋著名诗人黄升,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评,“温庭筠词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

  到了清朝,著名诗词理论家和诗坛领袖王士祯,则在《花草蒙拾》直接提出,“温为《花间》鼻祖。”清代刘熙载的《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由此,温庭筠“花间派鼻祖”的词坛地位,逐渐巩固下来。

  除了文坛大家的推崇,温庭筠之所以能推到“花间派鼻祖”的重要位置,还离不开自身词作水平的高超,具体如下:

  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词是“胡夷、里巷之曲”,多在民间流传。即使到了唐朝,能够写词的文人也寥寥无几。这种词人源自民间的书写传统,一直到了晚唐温庭筠开始“倚声填词”,才被逐渐打破。

  温庭筠精通音律,在民间词调和教坊曲调的基础上加以锤炼,将语言的音韵之美与曲调的节奏之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词的格律规范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由此,温庭筠的大力填词,成为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

  出身于没落贵族的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经常流连于烟花巷陌之中。作为诗人中“倚声填词”的第一人,温庭筠的词偏于闺情,尤其以描写女子的容貌、服饰和情态为主,影响了大批的词人。

  温词“上承南朝宫体,下启花间艳体”,是将 “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巧妙结合的典范。如他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虽有闺情离恨,却偏于流丽轻倩。

  在政治上屡遭曲折的温庭筠,常常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悲和怜香惜玉之情融于闺怨离恨中,从而阔大了词的艺术意境。他尤其擅长以白描的手法,抓住最能体现人物心理情思的特征重点描绘,营造出深美闳约的诗词意境。

  《望江南》里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不仅描摹出女子望眼欲穿的思念之状,而且传达出词人无人赏识的怅惘之情;《菩萨蛮》里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不仅衬托出女子为爱相思的百无聊赖之姿,而且流露出词人心灰意冷之状。

  温庭筠虽多写男女离愁,但却以错落有致的章法,为后来婉约词派的蔚然大观奠定了基础。那首《更漏子·玉炉香》,构思精巧,以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传达出思妇愈演愈烈的离愁别恨。

  尤其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大有李清照的婉约缠绵之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而温词不着一个“愁”字,却写尽相思之苦,意境窈深幽约,比李词更胜一筹。

  “人人读花间,少长诵温词”,明朝曾经兴起的“温词热”,足见温庭筠作为花间词派鼻祖的艺术魅力。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虽在题材和风格上有过于浮华浓艳之嫌,但却为文人词的发展和婉约词的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温庭筠是中国词坛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晚唐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山西祁(今山西祁县)人。本是名门之后,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是被誉为的“花间派”鼻祖。

  一,狂放的性格与多舛仕途

  温庭筠虽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但颇有个性,性格狂放。

  (一)桀骜不驯 ,特才傲物 ,具有传统文人的傲气和孤高。唐宣宗九年(855)三月,试博宏词科,温庭筠为京兆尹柳熹之子柳翰假手作赋,扰乱科场,相当现在替人代考。沈询主春闱,温庭筠又搅扰场屋,闹得满城风雨。因为温庭筠有违考纪前科,又有“救数人”的绰号,主考官沈询,为了严防他作弊,将他的座位安排在帘前,他因此大闹科场,扰乱秩序。据说这次科考,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仍借机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但他却未考中,此后他就不再涉足科场。

  (二)貌丑 不修边幅

  据说温庭筠面相丑陋,取了个绰号“温钟馗",《旧唐书》描述“士行尘杂,不修边幅”,《书》描述“然薄于行,无检幅”。说明温庭筠本来长得就丑,但人又很邋遢,不拘小节,不注重形象。

  (三)讥刺权贵 多犯忌讳

  唐宣宗喜欢《菩萨蛮》词,宰相令狐绹让温庭筠按这个曲调填了二十首词,当作自己的作品敬献皇上。并叮嘱温庭筠不要泄密,没想到“温庭筠遽言于人”,立即告诉别人,迅速传开,让令狐绹狼狈不堪,极为不满。

  还有一次,唐宣宗问令狐绹“金步摇"可对什么,令相一时语塞答不出,温庭筠对“玉条脱”,令相问温庭筠“典出何处”,温庭筠答来自《南华经》,并不屑地说,《南华经》并非什么偏僻之书。言下之意,讥讽令狐绹身为宰相,没有学识,应多看点书。这事可把令狐绹彻底得罪了,令狐绹为当朝宰相,所以温庭筠想再登上仕途就更难了。

  由此可见,温庭筠虽早以词赋闻名,但因生性使然,所以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多次参加进士科考不弟,仕途多舛。五十六岁贬为隋县尉(今湖北随州),六十五岁任国子监助教,六十六岁,任方城县尉,死后多年,因韦庄上奏皇上,才追认为进士。

  二, 放浪才情与秦楼楚馆,

  温庭筠的倨傲个性决定了他政治上的失落,注定进不了深宫大院,做不了达官显贵,上帝给他关闭了这一扇门。但他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还兼具古代一些文人的滥情至性,或曰浪漫,或许风流,于是他就经常和朋友,辗转烟花地,流连温柔乡,混迹于各种秦楼楚馆。

  据《玉泉子》记:“温庭筠有词赋名,初从乡里举,客游江淮间。扬子留后姚勖厚遗之,庭筠少年,其所得钱帛,多为狎邪所费。勖大怒,笞且逐之”。

  据传是温庭筠有个姐姐嫁在扬州,扬州当时是最繁华的地方,有大量的富商和歌伎。温庭筠借去看他姐之名,游览扬州。而当时扬州留后,就是最高行政长官叫姚勖,据说姚勖跟温家有亲戚关系,是温庭筠表叔。得之温庭筠来了扬州,就去看他,结果发现温庭筠把姚勖用来资助温庭筠好好读书,待时去考功名的钱,居然花销一空,全部用在听歌,观舞,喝酒上面,于是就大发雷霆,当众鞭打温庭筠。另传,事后有一天,姚勖来温庭筠姐家,他姐从楼上冲下来,抓着姚勖,乱撕乱扯,大吵大闹,不依不饶。说温庭筠出入烟花柳巷,那是年轻人寻常之事,即便要教育,也不能当众鞭打,公开羞辱。姚勖也被温庭筠姐姐一个文静淑女意想不到的打闹,气得回家,卧床不起,据说一个多月就去世了。

  由上可知,温庭筠迷上秦楼楚馆,由来已久,也许是他兴趣所致,是他合适的去处,是他想要的生活,或许是他选择的人生,是上帝为他开启的另一扇窗,这窗内将孕育一位伟大的词人。

  一提到秦楼楚馆,人们可能立即想到这是一个色情场所,但在古代并非绝对,当时的秦楼楚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方。它既是歌舞娱乐场所,也是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同时还是艺术家云集的地方。正是有这样一个地方,才能让温庭筠能听到当时最流行的燕乐歌曲,能接触到大量的乐工和燕乐歌曲的演员,并相互切磋,为之作词。

  艺术来源于生活,正是秦楼楚馆的人来人往,亭台玉楼,花鸟草石,幽阁小窗,古琴音韵,绣幌佳人,罗襦衣袖,蛾眉簪花,凝脂朱唇,香腮如雪,离愁别绪等,无处不触动温庭筠的创作灵感,为他的词创提供了大量素材,那里是他取之不竭的生活和创作源泉。正因如此,他才落笔成韵,创作出一首首千古绝唱。

  三, 花间词与鼻祖之称

  温庭筠虽然历经坎坷,终身潦倒,但极富天赋,文思敏捷。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是说他作诗很快, 叉手成诗,并且押的还是官方规定的韵,所以被后人称“温八叉”或“温八吟”,有如魏晋时的曹植,七步登诗,人称“曹七步”。象他们这样能瞬间成诗的人,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温庭筠不仅有文学才华,而且极富音乐天赋,善鼓琴吹笛,用今天的话说,他算是个艺术家,《旧唐书》记“能逐弦吹之音”。另外,温庭筠尽管在政治上不得志,但因是名门之后,依然过着贵族的家庭生活,他没有儒家那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和胸怀。自然是玩世不恭,游乐人生,不讨好权贵,不逐帝王将相,正人君子,“不汲汲于富贵”。只专注于秦楼楚女,儿女情长,恋烟花,好交往。总是听歌赏舞且纵酒,写尽痴女痴情痴心,“为侧艳之词”《旧唐书》。

  温庭筠能诗善词,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的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但他总是排前。

  花间词来源于《花间集》,《花间集》标志花间词派的诞生,也标志“词”正式登上文学史上的舞台,不再是“诗余”和“小道”。《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纂的一部非常出名的词集,词集成书于后蜀广政三年(940),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位花间派诗人的经典作品,共500首词。以五代西蜀词为主,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其余15位皆活跃于后蜀,或生于蜀中。

  《花间集》收录了温庭筠词66首,据说他留传下来的词总共只有69首,几乎收录了他词的全部。并且《花间集》编辑时,他已去世75年,可见他的词有多么重要,地位有多高。另收录韦庄词48首。《花间集》中“温韦”二位词的数量,在18位诗人中,平均数占22、8%,可见“温韦”占主导地位。

  花间词以五代西蜀为主,虽词人众多,但最具影响的是“温韦”二位,可以说他们是花间词的领袖。而温庭筠的词,则更能体现和代表花间词的特征,韦庄的词虽有个人独创特点,但仍受到温词的影响。

  温庭筠是文人词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虽然不是写词的第一人,因唐代写词的还有李白,白居易,张志和等。文人小令也是在他手上定型的。他擅长音律,又多与乐工和歌伎交往,熟悉民间词调和教坊曲调,然后对民间词调和教坊曲调,进行锤炼和创新。他用词共二十五调,有十三调首见于温庭筠词,其中为教坊曲的有八调,他以音乐的才能,将部分教坊曲变为词调,在词的格律和形式上起到了规范化的促进作用,也成为“倚声填词"的第一人。

  他的词多写妇女情态,闺情绮怨,辞藻华丽,秾艳精致,构成了浓丽其“香而软”的风格。他擅长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感,在词的意境创造上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温庭筠的词创风格和观念,在中国词坛上,对后世,尤其是对婉约词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可以说一直影响到现在。由于他的文学成就和贡献巨大,后世一直崇拜,并追逐效仿。陆游赞“飞卿《南歌子》诸阕,语意工妙,殆可追刘梦得《竹枝》,信一时杰作也"。南宋陈振孙称之为“近世倚声填词之祖"。清人刘熙载说“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所以,温庭筠在词界尊称为“花间派鼻祖”,既当之无愧,也令后世景仰!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颖颖女装网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