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裙子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黄梅戏为何不叫安庆戏?黄梅腔、调、戏能不能改成安庆腔、调、戏?

作者:清清裙子网
文章来源:本站

  

黄梅戏为何不叫安庆戏?黄梅腔、调、戏能不能改成安庆腔、调、戏?

  

黄梅戏为何不叫安庆戏?黄梅腔、调、戏能不能改成安庆腔、调、戏?

  

黄梅戏为何不叫安庆戏?黄梅腔、调、戏能不能改成安庆腔、调、戏?

  在回答题主的问题时,我先看到了一个网友的回答,他说“黄梅戏是黄梅县人民的乡风……少数安徽人说是他们唱出名了黄梅戏,不如说是影视英特尔互联网的助力……”,答题的楼主是肯定认为黄梅戏是属于湖北黄梅县的,因此我不得不参与讨论,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安庆人。

  最后我要感谢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韩再芬等一批安庆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们,是他(她)们为黄梅戏的艺术事业付出了自己的心血,而使黄梅戏成为我国五大地方戏曲之一。

  黄梅调湖北的没错,黄梅戏这一整套戏曲形式确实在安庆发展的。说黄梅戏是起源于安庆也不为过。只有用安庆话唱出来的才能叫黄梅戏。现在脍炙人口的黄梅戏唱段哪一个不是诞生于安徽?我们尊重起源地,承认起源地。但也不要把安徽人几代的创作心血和成果一股脑全部搬到自己头上吧。如果不是安徽人把黄梅戏的名声唱出去,湖北人知道还有黄梅戏这个东西吗?是的,黄梅戏的唱腔是黄梅起源,没错。但别老说了!就像一个富人当年撂倒的时候你给了十块钱,后来人家发达了,天天在那吵人家几个亿的身价都是你那十块钱增值的。

  越剧发源地是浙江(绍兴)嵊州市,发展壮大在上海,上海人从不否认越剧起源浙江省嵊州市,称越剧为绍兴戏。黄梅戏起源地是湖北省(黄冈)黄梅县,在安徽比较受欢迎,传唱得比较好。 最近几十年,特别是近几年,以安徽安庆为主的安徽专家通过田野调查很多老人和一些资料,出了很多书说黄梅县不是起源地,说安庆是起源地,这是不正确的!

  《人民日报》2022年1月12日第19版载本报记者张贺采写的新闻报道《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引起媒体铺天盖地的转载、转发,更有媒体呐喊助威,玩起了标题党,在原标题后面直言不讳地加上“确定不是湖北黄梅县”,“不是湖北黄梅,是安庆",带来新一轮黄梅戏发源地之争,潜移默化的误导着公众!消息说: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将黄梅县排除在发源地之外,而消息并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事实和根据,“这不负责任和证据不足”的新说,全面否定黄梅县是黄梅戏发源地,继续误导着国人!

  但是,2022年2月湖北省(黄冈)黄梅县仍然凭借黄梅戏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文化部也只授予黄梅县为全国黄梅戏之乡,《辞海》《辞源》《中国汉语大辞典》《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对黄梅戏(黄梅调)的名词注释始终没改,始终都是:黄梅戏:黄梅调,从湖北省黄梅县传入安徽; 黄梅调:黄梅戏,从湖北黄梅县传入安徽;或者是黄梅戏基本曲调从湖北黄梅县传入。

  安徽省政府官方网站也说:黄梅戏从湖北黄梅县传入安徽省,如果说60多年前中国各省组成的黄梅戏起源地专家联合调查组跋山涉水,查阅当时的一手文资料,走访了当时生于清朝末年的70至80岁的一些名气大的老黄梅戏、老采茶戏艺人而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不可靠,那么近几年,以安庆市为主的安庆市地方专家和安徽省的地方专家去田间地头去调研现在只有60至70多岁的民间老人,当时他们可能刚出生,或者只是儿童和少年,现在的这些安徽省专家,这种田野调查肯定不可靠,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黄梅戏起源地是湖北省黄梅县,这是无可争议的,据《黄梅县志》记载:黄梅县古代水灾不断,仅清代大水灾就有几十次,黄梅戏因黄梅县水灾,灾民从湖北黄梅县传入鄂东南、皖西南、赣东北,江西乐平县人何元炳曾在繁昌、石埭(今石台县)、东流(今东至县),从清代到现在都是黄梅戏的流行区域!这也印证了黄梅县灾民因水灾将戏曲传入赣东北和皖南地区,何元炳作的《下河调(黄梅腔)》: “ 拣得新茶绮绿窗,下河调子赛无双;如何不唱江南曲,都作黄梅县里腔"。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1920年版《宿松县志》上记载: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这再次印证了黄梅戏从湖北传入安庆市(宿松县隶属安庆市) 有很多安徽人说安庆黄梅村(原名黄牛山村,后改名黄梅村,严风英的出生地)是黄梅戏起源地,并且说是因为严凤英,《宿松县志》记载:黄梅县的戏在1920年就叫黄梅戏,而严凤英生于1930年才出生,试问,安庆人那么聪明,起源于安庆,又是安庆人发扬光大,1920年,黄梅县已经叫黄梅戏,黄梅县紧邻安庆,安庆人怎不叫安庆戏,反而取了一个和湖北同名的黄梅戏,这也是低估了安庆前辈和安徽前辈们智慧吧!请尊重那些为黄梅戏传唱作出努力的安徽前辈和鄂赣皖三省老艺人,如果爱黄梅戏,请尊重黄梅戏的发展历史,黄梅戏历史不容改写,任何企图改写黄梅戏历史的地方专家会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60多年前,鄂赣皖三省黄梅戏起源联合调查组的结论:黄梅戏起源湖北省黄梅县,流行于鄂赣皖三省毗邻地区,壮大于安庆市。其实从湖北黄梅县传入三省毗邻地区也是一种壮大!

  黄梅戏的曲调永远在黄梅县,这是事实。黄梅县历史悠久,是历史上有名的歌乡,有山歌、渔歌、茶哥等等,自唐代就有采茶戏。民国时期鄂、皖、赣三省艺人同台唱戏,语言不一样,却能对唱如流,是因为曲调相同。解放初期黄梅采茶戏艺人与黄梅戏艺人同台对唱,也能对唱如流,没有推广普通话的年代,是因为曲调相同,这些都是有文字资料可以查证的,黄梅腔、黄梅戏(也叫黄梅调),黄梅戏曲调永在湖北省黄梅戏,这是事实!

  黄梅戏36大本,72小本中很多剧本来自湖北的民间故事和神话改编,有很多湖北省的真实地名和人名,地名有襄阳府(襄阳市、黄州府(黄冈市)、浠水县、黄梅镇、大河镇等等!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附马》原名《双救主》改编,剧中冯素珍襄阳府(襄阳市)人,《天仙配》原名《董永卖身》改编,湖北孝感市因孝感动天而得名孝感,《小辞店》最早原名《菜刀记》、后《蔡凤鸣辞店》改编,只是文学创作在安徽而已!湖北省黄州府(今黄冈市)地区居多,最富有地方和剧种特色的是以张朝宗、瞿学富、李益、於老四、张德和、李广大、毛才子、庞大奎、宋关估等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的《告承经》《告坝费》《大辞店》《毛才子》《私情记》《闹公堂》《糍粑案》《杨二女起解》《打粮房》等本戏、串戏都是根据湖北黄州府(今黄冈市)的黄梅、武穴、浠水、麻城等地的张朝宗、瞿学富等真人真事编写的,有圣旨、奏折可查,有家谱、碑志可证!此外,黄梅县流行的岳家拳、民间趣联和一些谜语、酒令、俗语也被吸收到传统剧目之中,方言土语更是数以百计。至今在湖北省黄梅县仍流传一句话: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唱黄梅戏是黄梅县的习俗和乡风!

  1995年文化部授予黄梅县为全国黄梅戏之乡(全国唯一的黄梅戏之乡),而安徽省文化厅授予安庆市为的黄梅戏之乡,只是安徽省地方认可,2006年湖北省黄梅县与安徽省同时成功申报黄梅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间申报有个小插曲,安庆市第一次申报时,湖北黄梅县没完成申报工作,安庆第一次申报被拒),两地同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获批,这种情况在全国极其少见,可见,黄梅戏为湖北和安徽两地共有!文化部也是认可湖北黄梅县的!

  最古老黄梅戏古戏台在湖北省黄梅县境内,是乾隆时期的,经文物部门鉴定过的,央视也有播出过!黄梅戏与黄梅挑花合二为一,早期的黄梅戏的故事源自黄梅挑花,黄梅戏开山鼻祖邢绣娘宗师是一个既会挑花又会唱戏的女子!

  同治时期的何元炳曾担任繁昌、石棣(石台)、东流(东至县)曾写过了一首七绝《下河调(黄梅腔)》:拣得新茶绮绿窗,下河调子赛无双,如何不唱江南曲?都作黄梅县里腔。这三地历史上一直是黄梅戏流行区域,再次印证了黄梅戏从湖北省黄梅县传入赣、皖两省!

  总是有人提到央视纪录片《大戏黄梅》,《大戏黄梅》的投资方是安徽安庆市政府,徽籍制片人操刀,打造出第一个唱黄梅戏的胡普伢(再次推翻了安庆市地方专家和安徽省地方专家共同研究的黄梅戏的鼻祖蔡仲贤),压缩了黄梅戏历史,被国人称为“大戏"黄梅!

  各种词典再怎么改,就是改成安徽地方戏,也都是说主要曲调(基本曲调)来自湖北黄梅,这始终是历史事实,无法改变。

  黄梅腔、黄梅调(黄梅戏)始终改不成安庆腔、安庆调(安庆戏),因为根本不存在什么安庆腔、安庆调、安庆戏!

  丁永泉大师是严凤英的恩师,也是黄梅戏名师,定型了今天的黄梅戏!(图中有丁先生的观点)

  时白林是黄梅戏理论泰斗,也是《天仙配》和《女附马》的作曲家。(图中有时先生的观点)

  黄梅戏经典剧本《女附马》湖北原名《双救主》 ,《天仙配》湖北原名《董永卖身》,《小辞店》湖北原名《蔡鸣凤辞店》(也名《菜刀记》),原创都在湖北,改编在安徽!

  有一位自称安庆市高级中学的老师,说时白林、王少舫是安庆人,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当上老师的!

  黄梅戏是黄梅县人民的乡风,在黄梅住一年才有初步的感觉,我出生在黄梅生活了十五年,是看着唱着土戏长大,是多数人自娛自乐的工具,多数是不要钱的戏。是这样传承千年的古戏,黄梅戏的音乐动听是世界公认的戏种,安徽人多数不唱徽剧京剧,中国多数人爱听爱唱黄梅戏一样,改了老百姓一定会叫:“假”的黄梅戏。因为,第一次在外地演出老百姓就是这样叫,叫了一千多年。少数安徽人说是他们唱出名了黄梅戏,不如说是影视英特尔互联网的助力,人们才有了千里眼,顺风耳。更可信吧?改可以,吸收兄弟姐妹的剧种艺术优点,改革创新是发展黄梅戏的方向。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离开了就没有大戏黄梅的独特魅力。

  你是湖北的?

  哎,挑事儿~~~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颖颖女装网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