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裙子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百万户吗?

作者:清清裙子网
文章来源:本站

  八十年代是个万元户那可了不得,那象征着就是富裕的家庭。70年代出生的我,90年代上的班,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400多元。而在80年代,同事们的工资一个月是30多元,他们还直感叹我当时一毕业的工资高呢!

  八十年代,母亲说那时候有一年家里养了两头肥猪,大概换了百八十元,可是一个大收入。于是家里再加上其它零七零八的收入,就买了缝纫机,买了座钟这两个大件。当时一个缝纫机是二百元左右,一个座钟是几十元。父母喜滋滋的,终于可以自己做主随时给孩子们做衣服了。

  八十年代,一个水煎包是五分钱,一斤猪肉大概在七八毛钱一斤,一个14寸的黑白电视机是三百元左右。记得当时把黑白电视机搬进家门的时候,心里激动得没法形容,简直太幸福了。

  八十年代,电器一是没有那么好买,二是物以稀为贵,价格是真贵。每家每户想买一个电视机这样的大件,都要攒钱攒好久。姐姐是87年结的婚,当时买的是17寸的彩电,说是村里第一户。同时还要了八大件:大衣橱、写字台、菜橱等等,全是实木家具,非常气派。据说,是把姐夫家的老底都给花上了。

  九十年代,我的记忆就比较深刻了,九十年代末,同事们结婚时,都不舍得把电视和冰箱全买了。一般是只买电视,冰箱以后再说。但有一个同事比较另类,他只买了冰箱,说是电视可以去蹭着看,但是冰箱不好蹭着用。

  我是结婚时,咬咬牙,东挪西借,再加上贷款,全都买齐了。用母亲的话来说,结婚时不买齐了,以后就更难买齐了。当时,电视买的是稍好一点的有7000多元,冰箱是3000多元,洗衣机买了一个小点的,因为便宜啊,1000多元。还有零七碎八的,结婚大概花了两万元左右。一直还款还了两三年。

  当然,同时也买了楼房,建筑面积在60个平,房子总价是16000元,后来改革,又补上了一块钱,总价达到了26000元左右。

  八十年代,猪肉价格是八毛一斤,今年猪肉价格是飞涨,达到了25元左右,那么就是翻了30倍左右。

  八十年代,品牌好点的电视价格是6000元左右,现在品牌好点的,比那时还大的电视价格了16000元左右,翻了三倍。这里面因素很多,想必大家都明白。电器生产的多了,也普及了,成本也下降了。

  八十年代,水煎包是5分钱一个,现在是一元两角一个,翻了24倍左右。

  八十年代,房价呢?60平方,16000元,合计一平方是270元左右。现在房价呢?一个平方是5000元多元,翻了19倍左右。

  八十年代,工资呢?当时工资是每月40元吧,现在每月6000元左右,翻了一百五十倍。

  综上,八十年代的一万元,

  如果按照工资的变化来算的话,现在就是一百五十万;

  按照房价的变化来算的话,就是19万;

  按照水煎包的价格的变化来算的话,就是24万;

  按照电器的价格的变化来算的话,就是3万;

  按照猪肉的价格的变化来算的话,就是30万。

  综合这些情况来看,历史漫谈君觉得八十年代的一万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六七十万元吧。当时,一年下来,能解决温饱就不错了,所以家家户户没有余钱。但是,现在生活富裕了,家家户户都有余钱。

  日子好了,生活更有奔头了。

  校书郎工作室,柒月夏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放到现在就是贫困户,低保户!抵现在多少钱,自己算吧。

  不止吧,比现在中产阶层还要富裕些,并且有产业,如工厂或者种植园,养殖场等,大约相当于现在年收入百万以上人群吧

  比现在的百万户更有钱!更有地位!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万元户”真的是很凤毛麟角!一个村,甚至一个镇(公社)都没有一个万元户!

  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大家都看过吧,虽然是故事,但是,非常写实。在里面有一段剧情,讲的是孙少安评“冒尖户”的事。我拿此时,来说说当时的“万元户”有多么稀缺。

  1981年正月,荒原地区要在召开的“四干”会上,让各地的“冒尖户”进行“夸富”,鼓励大家挣钱。只要是被选为“冒尖户”,不仅要游街表扬,还要奖励一台缝纫机。而这个“冒尖户”的标准就是,年收入人民币5000元或者粮食一万斤!这么看,一个“万元户”顶两个“冒尖户”。

  而就是这样,石圪节的公社书记徐治功也给愁坏了。他和副手刘根民掰着手指想了半天,只找到两个“合适人选”:”小偷“金福和孙少安。金福因为钱来路不正,所以,被排除掉了。只剩下孙少安一个人合适。

  而孙少安真实情况其实是不符合“冒尖户”标准的。就算是徐治功把孙少安家的现金、粮食、窑洞、新烧的砖,等等,统统折价算进去,还是不够5000元的标准!最后,还是把孙少安的父亲孙玉厚的家产也给加进去,才勉强够格。

  真是难啊!一个公社,十来个村,愣是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冒尖户”!更别说“万元户”了!也是因此,这些“冒尖户”在县里像“新贵族”一样受到了优待。那些每个月拿着二三十元工资的干部们,都对他们羡慕不已。

  对于书中说的这些事,我也是深有体会。作为农村出来的八零后,小时候条件已经比八十年代好多了。但是,消费水平还是论“分”“毛”计算。每个学期交学杂费的时候,七八十元对于一个家庭都是一笔大额支出。

  要知道,我上小学时,800元就能买一片三丈三的宅基地!冰糕只要五分钱!猪肉还不到两块钱一斤!拿着十来块钱就能买很大一条猪肉。。。。而那时候,职工工资已经涨到五六百了。而“万元户”的那个年代,工资才二三十块。。。

  前段时间我换房,经常看我问答的粉丝可能也看过我写的关于自己买卖二手房经历的文章。首付税费下来就要一百万了,就这,还欠着银行百八十万。。。。

  再看看我们县城,房价七八千。就这样,村里还有很多人已经在县城或者市区买房了。近些年结婚的这些年轻人,房车都是标配了。谁家里没个五六十万,真是不好结婚。

  百万还够花吗?我有时候跟媳妇开玩笑,我要是买彩票中奖的话,一定要中五百万的。扣完税费,还有二百多万,刚好买套房。要是只中个百八十万,扣除税费,还不够我还银行贷款。。。。

  总之,现在的百万户,是最需要奋斗的一个阶层,也是最充满斗志和压力的一个阶层。。。

  (文勇战王聊历史)

  简单来算,80年代,人均工资收入大约30-40元,要达到万元户,需要25年以上的时间不吃不喝才能达到。80年代,我记得爷爷想买一套房,大约是1000多,根本不可能实现,家里谁也拿不出几百块钱来支持。而那时,万元户,身边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如果以房价角度来看,万元户,那时基本上价值10套房,如果以这个标准来看,今天至少要值1000万以上,至少,在我这个城市,1000万大约只能买我自己住的楼盘的6套不到。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时的万元户,基本上一个市里没有几个,可以说非常难,我记得,95年的时候,当时的股市波动非常大,非常疯狂,只要听说有一个“300-400万”的大户买了哪个股票,那个股票就能迅速暴涨翻倍。而如今,就算那个大户拿个1亿,在股票里也几乎难以涨几个涨停板。我们市里,目前所知的炒股资金在千万以上的人不少,但是4-5000万已经是我所知最大的投资者了,上亿的目前一个没有。如果从这个“难易程度”来看,应该万元户和目前的一亿差不多。

  从人民币购买力的角度看,80年的1元,相当于2022年的97元,算100元吧,如此推算,也就是按照人民币购买力角度差不多相差100被,那么,那时的万元户就是现在的100万了。

  具体怎么比,要看每个人的具体感受,我的感觉,应该是那时做不到的事和现在做不到的事进行对比,反正,我是无论如何努力,也达不到一个亿,要说达到百万,早几年我就达到了,要说千万,我投入股市也不止,但是,一亿对我来说太难了。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绝对是稀有品,尤其是八十年代初期的话,毫不夸张地说,全国范围内甚至都可以掰着指头数过来。即使是到了八十年代末,“万元户”在当时也仍然是极少数人。而现如今,仅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月薪过万元的就有30%。那么,当年的“万元户”相当于目前的多少呢?

  1980年,我国经济总量GDP4587.60亿元,人均GDP为468元;

  1989年,我国经济总量GDP1.72万亿元,人均GDP为1536元;

  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GDP首次突破90万亿元以上,人均GDP约为6.46万元。

  相比之下,不管是从八十年代初还是末期来看,当时的经济总量及人均GDP都与当前有着巨大的差距,人均为1980年的138倍多,是1989年的42余倍。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时的“万元户”至少应该是现在的42万元以上。

  1990年之前,我国的广义货币M2余额不到1.53万亿元。

  1990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广义货币M2还未达到50万亿元。

  但从2009年起,M2的增长每年跨越一个十万亿级台阶,到2022年底达到122.84万亿元,25年增长了121.31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2009年M2增长27.7%,当年房价大涨,就是因为国内楼市吸收了较多的“超发货币”所致。

  从1990年至2022年,我国N2总量增长80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9.36%。截止2022年底,我国N2超过186万亿元以上,直至今年上半年末,已经突破193万亿元。

  显然,自80年代末始的近三十年以来,M2总量增长126倍之多,所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之外,无论如何当年的“万元户”都差不多应该是现在的50万元以上。

  199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1516.21元(80年代中期约为1000元),至2022年为29547元,增长了近21倍。

  而在2022年时,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51元。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平日里多拿着几毛钱去买东西,一斤羊肉当时价约1元左右(现在至少35元),现如今除了元以上的单位人民币还有“地位”,恐怕已经没有什么人拿着几毛钱购物了。另外,当时一万元是大多数普通工薪阶层二十年以上的收入,而今不少人一个月就有万元收入。

  那时,我们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现在就算1元也没人去交了吧(关键是移动支付的普及,让捡钱变成了奢望),这并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实在给别人添麻烦。

  综合来看,当时的“万元户”差不多就是现在的50万元左右。实际上,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5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9575元,平均每月不到5000元,按此计算,50万元至少需要十年以上。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根据通货膨胀计价,相当于现在的255万元。

  当时的米价0.14元,肉价0.95元,而最新的今年肉价最高水平达到30元,八十年代一家月支出20元已经算是相当富裕的生活了,当时北京中心区域楼价150平米总费用在1.3万左右,现在同样位置,大概在1000万左右。而在农村万元户能盖三间大瓦房。一个人一年收入也就是几百元。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是相当了不得的事。

  那时经济落后,农村工匠做一天活儿八角钱,我缝了一件棉衣材料手工共二元五角,生小儿接生婆收一元钱,教师工资每月二十六元,学生检到一分钱都要交给警察叔叔。由此可见一万元的魅力。

  八一年,我县有了第一个万元户。这家政策照顾,县里提拔,担保贷款,终于圆满功成。后来上级规定一个公社要有一家万元户。我地公社干部全部下队,寻找富裕人家。可找了很久都没着落。无奈之际,找到街上邓姓人家,把他家房子折价,家具折价,石磨、碓窝等一切值钱的东西都算成钱,还是不够万元。急切之下,把屋旁几棵打算做棺材的树算成钱,勉强达到万元。

  看今天,哪家没有万元或更多?

  现在说一万元相当现在多少钱?这个问题不好说。举几个例子,八O年,我堂哥五十元钱买了一百二十米大的土房,就买地皮来讲,一万元可买地皮二万四千平米,现在买二万四千平米地皮要多少钱?那过去一万就相当于现在买二万四千平米地皮的钱。再举一例:那时米一角三分八一斤,一万元可买多少斤?现在这些米可卖多少钱?那过去一万元就等于现在卖米的钱。各种物价不同于过去的物价,也不是过去的消费,所以这个问题不能笼统界定。糊涂地说,在万元户吃香的时候,你梦想有二千元,现在你又梦想有十万,那过去的二千元就等于你现在梦想的十万元,到时你就可以算出(过去)2000x5二(现在)10万x5,即(过去)一万等于(现在)五十万

  朋友,你现在梦想有多少呢?假若这种对比有一定道理,你就用你过去的梦想和现在的梦想对照一下吧!

  从题目的问题,也可以说,八十年代的一元钱,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元。

  其实,这样笼统地说,没意义。

  本人是一个退休教师,以我的经历比较一下。

  八十年代初,我挣40来块钱,家在乡下农村,我自己在县城教书。那时的购买力如下:

  一,饮食,我在学校食堂吃饭,每个月花13块钱。(周日回乡下老家)。

  二,买自行车,如果买一辆飞鸽自行车,凭票173元。(四个月的工资还欠点)

  三,手表,买一块东风手表,凭票120元,(三个月的工资)

  四,买电视,83年父亲卖了一头牛买了14寸的黑白电视,360元,(九个月的工资),那是村子里很少的几台电视。

  五,房子,那个时候农村自己盖房子,在县城上班的都是单位提供房子,能分到两间平房就很好了。

  这就是我的实际情况。我觉得笼统地说那个时候一万元相当于如今一百万元,不恰当,要看比什么,如果比房价,那就是没法比了,如果比饮食,差距太大了,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现在买一斤牛肉。自行车电视机,与那时候相对来说,便宜多了。

  那时候我自己不买衣服,所以记忆不清楚。

  总而言之,各行各业都在变化,有的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我八十年代中期期搞承包.三年存了十万元,大彩电,冰箱洗衣机,??调,录放机,都买了,八十年代家电贵,现在家电便宜,把十万存在银行,现在穷死了。当初不应该回单位上班,后来来单位也垮了下岗了。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百万户吗?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百万户吗?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颖颖女装网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