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裙子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区别是什么?

作者:清清裙子网
文章来源:本站

  首先说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抗栓药。当然,如果把它称之为“抗栓药”其实并不严谨,因为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也有抗血栓的作用。而对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来说,更多的是针对动脉血栓的治疗。说起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也的确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关心的。

  在人类的身体里,普遍存在环氧化酶,而环氧化酶经过一些列的转变,可以变成环氧化酶2,从而促发身体动脉内血小板聚集,也就是血栓的发生。阿司匹林是一种非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可以使环氧化酶2减少,这样达到减少动脉血栓发生的作用。

  而氯吡格雷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白Ⅱb /Ⅲa 复合物的活化,从而抑P2Y12 不 可逆的结合,进而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过程。

  可以通俗地讲,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个药物是通过两条不同途径对抗血小板的聚集,就像一道双保险,稳稳地通过不同途径控制住血小板,不让它发生聚集,从而减少血栓发生。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冠心病放了支架的患者来说,很可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吃1年左右,当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但是,阿司匹林只要没有禁忌症,大部分需要终身服药,氯吡格雷一般只是吃一段时间,后期可能会在医生指导下停药。当然,有些人不能吃阿司匹林,就要终身吃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肠溶片有很多种,其中大家吃的最多的是拜阿司匹林这个药,一般一个月需要15元左右。

  氯吡格雷现阶段最常见的是进口的“波立维”,网上药房108元一盒,一个月需要吃药需要花费432元。

  国产氯吡格雷最常见的是“泰嘉”,网上药店65.6元一盒,一个月大概需要吃药费用260元左右。

  以上,是张大夫能够想到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之间的不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阿司匹林(小剂量)、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是百年老药,氯吡格雷是后起之秀。

  小剂量阿司匹林除有抗血小板作用外,还有预防大肠癌作用,阿司匹林还有抗炎抗风湿、解热镇痛等作用;而氯吡格雷仅用于抗血小板。

  这两种药物属于不同大类,区别很多,这里仅就抗血小板作用和引发出血的区别说一说。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作用于血小板,抗血小板聚集,只是作用的靶点不同。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上的花生四烯酸来抑制环氧化酶生成,最终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这个血栓素A2是引起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的物质。阿司匹林抑制了血栓素A2,就抑制了血小板聚集,起到抗血栓作用。

  氯吡格雷则是通过抑制血小板上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来抑制血小板活化,并进一步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阻止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来防止血栓形成。

  所以,医生可以通过检测血栓弹力图中的AA(花生四烯酸)抑制率来看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通过ADP抑制率来看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

  一般情况下,抗血小板治疗使用其一即可。阿司匹林历史悠久,经典,价廉,兼有其他作用,医学研究的证据多,疗效确切;但是少数人有胃肠道刺激,可以升高血尿酸,不适于湿性黄斑变性等。氯吡格雷也已经临床广泛应用,对部分患者来说对消化道的刺激小些,不升高血尿酸;但价格偏贵,并且由于氯吡格雷是需要进入人体活化后才能发挥作用的前体药,会因为肝脏药酶P450 2C9的不同基因型而影响抗血小板作用;另外,与其他经过P450酶2C9代谢的药物也会相互影响。因此,单药抗血小板治疗时,首选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不耐受者选用氯吡格雷。

  如果血小板活性增强,血栓的风险很大,比如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时或冠脉支架术后,需要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就要双抗,双药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通过两种药物作用于血小板的不同靶点,共同抑制血小板活性。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都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但是作用机制和防治也有不同。

  阿司匹林对消化道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以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在胃内崩解可以刺激损伤胃黏膜,也可以损伤肠黏膜;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作用影响胃肠道血流和黏膜的功能,这是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的主要原因。由于阿司匹林的损伤与剂量有关,所以防治心脑血管病都用小剂量。

  氯吡格雷不直接损伤消化道黏膜,但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作用影响新生血管生成、影响溃疡愈合,加重已经存在的胃肠道黏膜损伤,如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导致的消化道损伤等。

  对消化道出血高危人群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时,常常合用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或者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H2受体阻滞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氯吡格雷与一些药物合用会减弱抗血小板作用,因此应避免与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或西咪替丁等合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问题得好好解释下,因为临床上总是有刚做了支架手术的病人或者家属质疑我们医生的开药,“医生,为什么要开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个药呀,不都是抗凝药物吗?”

  没错,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抗凝药,防止血管再栓塞的药物,但是两者还是非常不一样的!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每个医院心内科非常常用的药,像只要一个病人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后,通常我们都会要求病人服用氯吡格雷要1片(75mg)1年以上,而且同时还要一直吃阿司匹林肠溶片,一直吃到老。

  因此,可以说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心脏支架术后的黄金组合,对术后预防血管再栓塞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发现,支架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雷他定,可以有效降低血栓风险。

  首先,阿司匹林是一个很古老的药物了,是应用最早最广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它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此常常被用于术后动脉的手术或者介入手术术后,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作为中风的二级预防药物,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区别是什么?

  而它对血小板抑制作用的原理其实就是抑制前列腺素环氧酶,这个前列腺环氧化酶可以生成血栓烷A2,而血栓烷A2可以促使血小板聚集。所以,阿司匹林把前列腺素环氧化酶抑制了,那血小板聚集也就受到了抑制。

  那氯吡格雷又是怎么抑制血小板的呢?它和阿司匹林大不相同,它主要是抑制腺苷二磷酸ADP P2Y12受体(ADP)。这个受体很厉害的,它可以放大及其他血栓激活剂的作用,激活血栓形成。因此,氯吡格雷通过抑制ADP,也就能抑制血栓聚集了。

  再者,两者的副作用不一样。阿司匹林以为抑制了前列腺素环氧化酶,而这个酶对胃粘膜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所以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

  而氯吡格雷的胃肠道出血的风险相对阿司匹林要低。但氯吡格雷皮疹等皮肤病的发生率较阿司匹林要高,大概是16%对比4%。当然,两个药还有其他的一些不良反应上的区别,但相对没那么常见。

  最后,谈谈大家比较关心的价格问题,这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价格肯定也是不一样,而且差距其实还是挺大的。阿司匹林非常便宜,以国产的为例,1片阿司匹林只要一两毛钱,而氯吡格雷要十几块!有的人可能不以为然,但我来给你算个账,每天一片阿司匹林一年360片,按两毛钱算是72块钱,每天一片氯吡格雷,按15块算一年是5400块。差别大吧?!当然,我更建议大家服用贵一些的进口阿司匹林,也叫做拜阿司匹林肠溶片,不是说国产的阿司匹林药效差,单纯药效看的话,还是一样的,就是陈医生临床经验告诉大家,不良反应还是有差别的。

  抗血小板在预防心血管血栓形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类、替罗非班类和双嘧达莫等。其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最为常用。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二者是有所区别的。如:

  ①.作用机制:阿司匹林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的血小板的环氧化酶的活性,导致血栓烷合成酶减少以及其他途径,引起血小板聚集能力下降;氯吡格雷:该药物主要是抑制二磷酸腺苷受体合成、受体结合以及受体激活,导致血小板聚集能力下降;

  ②.药物的适用范围:目前阿司匹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抗血栓(主要是预防血栓的形成)、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等;目前氯吡格雷适应症主要是预防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总的来看,二者都可以用来预防血栓形成,但阿司匹林的应用范围更广;③.不良反应: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胃黏膜保护素-前列腺素的合成会对胃黏膜有一定的损伤(前6个月使用同时建议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奥美拉唑等),而氯吡格雷无此抑制作用(注意: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和氯吡格雷有药物相互作用,不能同时服用)。但这两个药物使用都有出血的风险。不过从目前使用来看,两个药物总体耐受性可;

  ④.临床使用:目前二者常常联合(双抗)使用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

  ⑤.药物价格:目前来看,同样治疗周期的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相对于阿司匹林贵一点。具体的治疗用药及方案,建议您到三甲医院的心内科接受专业指导治疗。

  如果需要服用药物的要规律服用药物,不可私自停药或者调整药物用药剂量。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脑血管血栓事件的发生,如戒烟、戒酒、不熬夜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谢谢邀请!

  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带给你更多更实用的健康知识!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抗血小板药物,都被推荐用来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以及二级预防,一般情况下,阿司匹林是首选药物,有些情况下可以选择氯吡格雷或者二者合用。

  要说起二者的区别,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看。

  一、二者的分子机构及对血小板的作用位点不同

  阿司匹林又叫乙酰水杨酸,属于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它发挥抗血小板作用时,其作用作用原理是阿司匹林通过与环氧化酶COX-1的活性部位结合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导致COX失活,阻断了血栓烷素A2(TXA2)的形成;由于血栓烷素是起到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此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

  氯吡格雷则是选择性地抑制腺苷二磷酸()与其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二、二者的体内代谢途径不同

  阿司匹林主要在小肠吸收,口服1-2小时后达血药浓度高峰,半衰期是15-20小时,大部分药物从尿液排出;

  氯吡格雷口服后,需要经肝脏氧化及水解后,才能形成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的活性物。服药后1小时大血药浓度高峰,半衰期为8小时,约50%由尿液排出,约46%由粪便排出。

  三、二者的应用适应症有一些差别

  二个药物都可以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不过,通常情况下都是首先推荐阿司匹林,它的循证医学证据比较多,尽管这两年它的预防作用已经受到挑战,但对于高心脑血管病风险和已经有心脑血管病的预防作用仍未被推翻。

  在不能应用阿司匹林的情况下,可以服用氯吡格雷来对高心脑血管病风险的人进行一级或二级预防。高危的脑梗病人,氯吡格雷的预防效果可能优于阿司匹林,这个需要更多数据来支持。

  四、二者的副作用也不完全相同

  尽管二者主要的副作用都是出血风险,不过由于二者是不同的作用机理和化学结构,所以它们的副作用也不同。

  有的人会对阿司匹林过敏,有胃溃疡、胃出血病史要慎用,有痛风、哮喘有尽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18岁以下要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发生瑞氏综合征。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区别是什么?

  而使用氯吡格雷,则要注意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

  二者都会引起腹痛、恶心、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反应;皮疹的发生率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高,头痛、头晕的发生率阿司匹林比氯吡格雷高。

  不管是哪一个药,是不是需要使用,需要用哪一个,都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欢迎关注及点赞。

  对于所有放过支架的朋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肯定不会陌生,因为支架术后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服用一年!

  这两种药物都是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药物,为什么要吃两种一样的药物呢?

  那是因为支架术后,为了防止支架内再狭窄,必须双管齐下,才能更好的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预防支架再次狭窄。

  既然都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有什么不一样呢?

  阿司匹林是老牌的药物,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TXA2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能通过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活性。

  氯吡格雷是比较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是腺苷二磷酸ADP P2Y12受体拮抗剂,ADP可以增强或放大及其他血栓激活剂的作用,因此ADP受体拮抗药物可以抑制ADP受体,从而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

  说这些对于朋友们来说没有太多用处,因为老百姓更想看到哪个药好!

  同等剂量阿司匹林国产的大概1毛5一片,进口的阿司匹林5毛钱一片。

  同等剂量氯吡格雷几块钱,进口氯吡格雷需要十几块钱。

  明显氯吡格雷要比阿司匹林贵的多。

  氯吡格雷并不是很多人想象那样,没有副作用。

  氯吡格雷不良反应:

  1、常见:血管水肿、鼻出血、胃肠道出血、淤伤、腹部不适、腹泻、消化不良等。

  2、不常见:血小板减少、头痛头晕、眼出血、胃溃疡、便秘、皮疹、血尿等。

  氯吡格雷禁用:对严重肝损、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颅内出血以及对氯吡格雷过敏患者禁用。 所以,并不是说氯吡格雷副作用小,更重要的是,除非需要双保险时要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的基础用药,不但用于冠心病、脑梗死、支架术后、搭桥术后等等,还用于高危因素的人都预防。

  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甚至消化道出血; 肾毒性 3、血液系统损害; 4、过敏反应。

  只需要一种抗血小板药物的时候,在临床我们首先选择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的用药经验丰富,且抗血小板、预防血栓的证据更充分。我们不建议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的老大地位暂时无人撼动。 只有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氯吡格雷。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原创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定追究法律责任。】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为抗血小板药物,这两个药物的作用机制有所差异,有时候单用,有时候却需要联合使用。

  首先来看一下它们抗血小板的作用机制:

  1.阿司匹林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与血管内皮上的环氧化酶(COX-1)结合,从而可以抑制血小板和血小板内膜TXA2合成;另外阿司匹林对胶原、二磷酸腺苷(ADP)、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某些病毒和细菌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防止血栓形成。

  它是一个前体药物,需要在体内经过肝药酶CYP450酶代谢,生成一种活性物质,它可以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ADP能够介导血小板活化,促进血小板聚集、黏附)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凝血作用。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单独使用的适应症

  1.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用于冠心病以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它可防治冠状动脉性疾病、心梗、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缺血性心脏病发作和复发,降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造成的卒中发生率。

  2.氯吡格雷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近期心梗患者(小于35天)、近期缺血性卒中(7天到6个月)或外周动脉疾病。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

  主要是用于冠脉PCI术后,防止支架内血栓以及再次狭窄。一般来说这种“双抗方案”的疗程要根据放入支架类型以及患者出血风险,如果是置入药物涂层的支架,一般需要至少12个月,如果置入的是金属裸支架,可能需要至少一个月。如果患者出血风险较低,血栓风险较高,还需要适当延长时间。

  这两种药物使用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出血,比如皮下出血、胃肠道出血。双抗风险相对更高,一般使用早期风险较高,所以使用期间应该密切监测。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属于同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是对抗血小板的凝集,从而达到预防血栓的作用。

  这两个药物是同类药物,但又不相同,今天就来对比一下。

  阿司匹林是血栓素A2(TXA2)抑制剂,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TXA2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阿司匹林还能通过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活性;介导血小板抑制的一氧化氮和环磷酸鸟苷,参与各种凝血级联反应和纤溶过程来对抗血小板的凝集。

  氯吡格雷是腺苷二磷酸ADP P2Y12受体拮抗剂,ADP可以增强或放大及其他血栓激活剂的作用,因此ADP受体拮抗药物可以抑制ADP受体,从而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起效:抑制ADP受体的表达,还可以抑制ADP受体的结合,降低ADP受体的活性。

  氯吡格雷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SCVD)的二级预防及治疗,即已有心血管问题患者的应用。

  阿司匹林则应用更广泛,除了ASCVD的二级预防外,对于具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级预防,阿司匹林也是首选药物。

  在某些情况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术后,也常会采用两种药物双抗防血栓的疗法。

  需要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是否需要阿司匹林,需要经过心血管医生的严格评估,不要私自服用药物。

  一般一级预防,从产品长期应用的安全性,性价比来讲,首选阿司匹林,如阿司匹林身体不耐受,可考虑氯吡格雷。

  大家都说氯吡格雷太贵,一般是指进口的原研药物。可以考虑国内的刚刚通过药物一致性评价的药物,这类药物经过与原研药的严格对比,疗效较有保证,性价比更高。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区别是什么?

  两个药物长期服用期间,由于其对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都应注意出血倾向,但注意的问题点应该有所差异:

  阿司匹林能够导致消化道损伤,药物本身对胃黏膜有刺激性,同时还会抑制PG生成,影响消化道粘膜的健康,因此,服用阿司匹林过程中,尽量选择肠溶制剂,还要更多的注意消化道出血风险。

  氯吡格雷本身对消化道无直接损伤,但可能会引起已有消化道损伤的进一步出血,如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同服非甾体抗炎药物等情况,都应注意。

  除了消化道出血问题,在服用两种药物期间,还应注意皮下出血、牙龈出血、脑出血等问题的出现,如不耐受,应调整用药或停药。

  对于有消化道问题,又必须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一般服药初期推荐给予胃黏膜保护剂预防消化道出血问题。

  阿司匹林一般推荐服药前6个月给予PPI胃黏膜保护剂(拉唑类),后六个月给予H2受体拮抗剂或间隔服用PPI药物。

  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氯吡格雷,不推荐服用奥美拉唑或埃索美拉唑保护胃黏膜,会影响药效,其他PPI一般不限制。

  这两个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有其他疑问,欢迎关注李药师谈健康,并继续留言探讨。

  对于同为抗血小板的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经常被拿来做比较,这两种药物都可以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特别是做了心脏支架的病人,是必须要使用这两种药物其中之一的。那么,这两种药物究竟哪种好呢?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种药物都是非常好的,对于疾病的治疗都是有帮助的,具体要知道区别的话,就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

  据数据调查发现,阿司匹林目前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最开始是用来镇痛解热的,后面发现对于抗血小板是有作用的,所以又被用来抗血小板。

  阿司匹林主要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酶( COX),使Ser-529 和Ser-516 不可逆的乙酰化,然后发挥抗血小板作用的。

  国产的阿司匹林价格是非常便宜的,所以被广泛的应用。

  氯吡格雷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班药物,它是噻氯匹啶升级版,它主要可以选择性地不可逆地阻断ADP 和血小板P2Y12 受体结合,从而来达到抑制血小板的作用。

  氯吡格雷的价格相比阿司匹林是要贵一些。

  通体来说,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区别还是有的,但是药用的价值却是一样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种药物,在使用过后都是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也不例外,所以在使用上一定要慎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样才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现在很多医院依旧在用阿司匹林,在他们认为阿司匹林不管是从价格还是药用上都是比氯吡格雷更稳定的,不到一定的情况,是不会用氯吡格雷代替阿司匹林的。

  (本文由罗民教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进行删除。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私聊联系,共同探讨。关注本文作者,获取更多医学知识,欢迎点赞、评论、转载,共同进步)

  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致命的重要原因,而血小板又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临床上抗血小板治疗成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1.抗血小板作用的原理不同:大约40多年以前,科学家观察到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环氧酶-1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而实现的,而血栓素A2则决定了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活力;而氯吡格雷则是二磷酸腺苷的受体拮抗剂,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形成血栓时是需要激活二磷酸腺苷受体的,当氯吡格雷这类药物拮抗住二磷酸腺苷受体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活性就被减弱了;

  2.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地位不同: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不论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阿司匹林均是首选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氯吡格雷则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患者不耐受阿司匹林,才选择的替代药物(例如,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等),又或者是需要与阿司匹林一起联合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时的选择(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等);

  3.在导致消化道损伤和出血风险方面的机制和程度不同:其实消化道损伤和出血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抗血小板治疗的副作用。阿司匹林进入消化道以后是可以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其保护屏障的,除此之外阿司匹林还抑制胃黏膜的环氧酶活性导致前列腺素生成减少,从而引起胃黏膜损伤;而从机制上看,氯吡格雷并不直接破坏消化道黏膜,而只是会影响黏膜的修复和愈合过程,因而氯吡格雷理论上并不直接导致消化道损伤,当对于已有消化道损伤的患者可以加重这种损伤。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由阿司匹林所致的消化道溃疡或者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并不建议用氯吡格雷直接替代阿司匹林,而是推荐使用阿司匹林的同时联合PPI治疗。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颖颖女装网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