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裙子网,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水稻之父”声名远扬,为什么“小麦之父”李振声却鲜为人知?

作者:清清裙子网
文章来源:本站

  

“水稻之父”声名远扬,为什么“小麦之父”李振声却鲜为人知?

  

“水稻之父”声名远扬,为什么“小麦之父”李振声却鲜为人知?

  

“水稻之父”声名远扬,为什么“小麦之父”李振声却鲜为人知?

  李振声(1931年2月25日-),山东淄博人,遗传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2006年获国家最高科技奖。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主要是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育成了小偃4号、5号、6号等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及育成小偃麦8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异位系等杂种新类型。

  李老毕业于淄博六中,是淄博人的骄傲。他安心研究,不求名利,所以有很多人不知道李老。但是我们还是要记得他们,感谢他们。

  谢谢袁老和李老,还有所有做出贡献的前辈们。

  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杂交小麦,何来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是远缘杂交小麦,本质上属于常规育种:后代性状稳定,可以留种再种。而袁隆平的是三系法杂交,杂交一代表现优异(所谓杂种优势),如果留种再种,后代开始性状分离,产量大减,所以不能留种。

  何为远缘杂交?就是把其他其他麦类(如大麦、燕麦、节节麦等)与小麦杂交,目的不是提高粮食产量,而是希望获得野麦的抗性基因,但后代性状分离很大,很难稳定。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大幅提高产量,所以推广面积很大,而李振声的远缘杂交小麦只是提高抗性,没提高产量,所以几乎没人种植。

  至于为什么没有杂交小麦,是因为小麦和水稻不同,目前的研究认为小麦杂种优势不明显,而且没有成熟的杂交方式。

  袁隆平主要搞应用研究,难度不一定大,但却是直接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李振声是基础研究,难度极大,成果不少,但对社会直接贡献就少的多了,两人不能相比较。中科院院士主要看基础科研,袁隆平的基础科研贡献不大,所以袁隆平难评上中科院院士,只能评上工程院院士,而偏基础科研的李振声是中科院院士。

  我是在科研单位搞小麦育种,虽然与李振声同是小麦研究工作者,但现实要看清楚,我不会为李振声愤愤不平。

  反正作为一个河南人,我们基本上都知道,如果非说不一样。可能是没拍成电影吧。同是英雄,需要分什么高下么?

  少发娱乐圈的新闻,多发这些人,也就知道了。

  先给大家放一个张图,这是2022年8月28日袁老在85岁高龄之时前往河南农大拍摄的一张照片,没错图片中是一片小麦而非水稻。其实袁老在此之前已经多次前往河南农大,因为他一直对我国另一大主食小麦能够的育种念念不忘。他生前最大的愿望也就是能够看到我国能够培育出像杂交水稻一样的超级小麦。

  首先杂交小麦有没有呢?有,但袁老为什么还是在想着要攻克这个难题呢?其实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杂交小麦的优势并不像杂交水稻那么明显。

  水稻和玉米是双倍体植物,和人类一样水稻和玉米都只有两组染色体,当基因发生改变时能做出非常大的改变,甚至能产生质的飞越。以杂交水稻为例,在袁老之前水稻的最高产量仅仅只有400公斤,但是杂交水稻的最高产量接近1200公斤,整整增长了2倍。

  但是小麦就不同了,小麦是6倍体,它有6组染色体,杂交小麦难度更高,但效果却不怎么明显。小麦和水稻都是自授粉植物,要想培育出杂交品种,就不能让它自己完成授粉的过程,防止这种情况必须要找到一种雄性高度不育系的品种,让植株只具有雌性性征,然后再与其它雄株杂交,完成育种过程。

  我们都知道杂交水稻真正取得突破是在1961年7月,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高度不育系,同样小麦也需要这个过程,但小麦更为复杂,同样的基因片段小麦需要6次拷贝,至少需要5-6次的回交,大大增加了育种周期和育种成本,和育种周期,而且效果并不理想。

  简单的来说杂交同样培养杂交水麦的成本至少是杂交水稻成本的10倍,但是增产幅度最高才25%,这和杂交水稻直接增产200%的幅度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我们也不能单以成败论英雄,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院士值得我们尊敬,但研究杂交小麦的科学家也值得我们尊敬。比如有当代后稷之称的李振生院士被称为我国的“杂交小麦之父”,他成功研制出的小偃系列,具有抗病,高产,优质的特点,为小麦远缘杂交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虽然杂交小麦每次亩产增长也仅仅只有50斤左右,表现的不够惊艳,但放大来看杂交小麦得到了3亿亩的推广,每年增产可达150亿斤,这也是了不起的数字,而且还在稳步增长,而且大大减少了病虫害和倒伏的发生。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以结果来论英雄,每一个为科技事业奋斗的人,都理应受到尊敬,科学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还在路上,就理应得到鲜花和掌声。

  事实很简单:水稻一年可以收割两次,时间短处理起来也比较方便,直接蒸就行了。 而小麦大不同,之适种在北方,秋天播种到了第二年夏天才可以收割,在盛大家的饭桌,中间的工序繁多。 相比之下还是水稻解决温饱问题更全面一些!

  达到高水平的科学家,实际最怕因出名而耽误自己的工作,不想为名所累。出名是形势上的需要弘扬一种精神和一项伟大的事业,作为科学家也只好配合。农业科学家在所研究的领域行业里很知名,名在民间,农民更知道和更了解他们。米面是老百姓的必须,袁老因米,李老因面,民生福祉,他们就是民族英雄,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

  真正的世外高人,玩技术的学者高手,他们一生只玩工作,他们从不在红尘中的大千世界与人争锋,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研发的成果功劳都是团队的,所以不需要在红尘中的虚名。

  比如搞二弹一星,核潜艇,卫星的前辈科技工作者,他们从不炒作,不要那些在红尘世界的虚名。难道我们就能否定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作出无私巨大的贡献吗?当然不会,国家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功勋,民族和人民会在心中,记住他们的功劳。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做多少实事,谁视金钱如粪土!谁的道德高尚,贡献最大。不是你天天花钱报道,利用权利坐假新闻而能瞒天过海的…

  即使现在不说,后人也会去评价的。袁老这一生值得我门去坚持、学习!人好,不愉悦道德底线、为人民国家默默的做好多实实在在的事!是一个品德高尚而伟大的人,他走了很多人都为此难过、伤心、流泪。

  中国发展太需要正能量的人了,也离不开做实事的人。试问现在有几人能做到?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为一己私利。私心!有多少科学家、专家、官员,每天不是办公室就是只写些不着边际的论文,实际去做了嘛?亲身下去调研了嘛?实际的苦他们真的了解吗?

  虚荣!累不累?中国发展进步,是需要脚踏实地,不为一己私欲。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想要名利不适合搞科研!都想躺平,只会让国家堕落。那么多考公务员的他们真的是为人民服务,报效国家的嘛?那么多事业单位、体制内的人哪一个不是想的铁饭碗,要的是脸面!都跟他们一样,中国就完了…

  袁隆平院士,终南山院士那个住所豪华!饭食奢侈,穿着富丽?但是他们都走在科研的一线,走在田间、每天为国家、人民,科研公关。为世界做贡献!袁老参加主要会议所带的领带只有10元!二十一世纪他们买不起嘛?这是内心的伟大,精神的领袖。中国太需要他们家,挺身而出的真正的院士,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得榜样!

  袁老是顶住社会政治迫害搞科研啊!搞得早,对于70-80年代的无粮时代,那是救活了一个时代!李教授在那个时候还没有袁老那么大的贡献。所谓时代造英雄,那个时代袁老撑起了中国粮食的天。这是大英雄,跟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一样。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由颖颖女装网编辑,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